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全高轉閘
在水利工程全線推進的同時,全省水利體制機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明顯進展。目前全省已有10個縣(市、區) 成立了水務局,分別是舟山市的岱山縣和金華市的金東區、婺城區、永康市、武義縣、浦江市、義烏市、蘭溪市、東陽市、磐安縣。
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有突破。出臺了《關于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驗收辦法》等政策文件,列入改革任務的216個大中型水管單位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編制完成《浙江省加快水利改革試點方案》,即將開展全高轉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蘭溪農防加固工程、舟山金塘圍墾工程等水利建設嘗試實行了代建管理模式。
農民用水戶協會和村級水務員建設有新進展。探索成立了以水利區域為單元的水利會、水利管理協會及村民用水協會,以小型水利工程共同受益范圍為單位的灌區、圩區管委會等,較好保障了小型水利設施運行的管護。
水價改革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實行了“分類水價”、“階梯式水價”和“超計劃(定額)累進加價”等,對促進節約用水、減少水污染、保護水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
建立了防汛行政首長負責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省防指公布了大中型水庫、重要堤防海塘和主要蓄滯洪區的防汛責任人;各市、縣(市、區)防指公布了本轄區內的水庫、主要堤防海塘、蓄滯洪區等工程設施和山洪災害預警等防汛責任人。水利、國土、民政、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等部門和各重點項目建設單位也公布相關防汛安全管理責任人,落實責任并接受社會監督。杭州、嘉興、湖州、金華、麗水等市政府與所轄縣(市、區)政府,縣(市、區)政府與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層層簽訂防汛抗旱目標責任書,并納入政府工作全高轉閘目標考核內容。
此外,我省還建立了農村飲水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和完善了水資源管理考核責任制,從根本上使浙江治水之患、興水之利的舉措一步步落到實處。
展望2012
開局之年邁新步,來年任重而道遠。
2012年,我省水利將以提高水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生改善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主線,圍繞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和科技水利五個目標,扎扎實實推進“強塘”工程、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水資源保護和安全供水、水生態環境改善,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進一步推進我省水利改革和發展。
進一步做好防汛防臺抗旱工作。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時機,抓緊修復水毀水利工程和水文等設施,提前落實防汛防臺抗旱組織、預案、隊伍和物資等方面工作;進一步健全基層防汛防臺組織責任、應急預案、監測預警、安全避險和搶險救援等體系的動態管理全高轉閘制度;全面完成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加強洪澇臺旱災害風險管理,完善預案和監測預警體系,進一步健全各級防指辦機構,建立防汛防臺抗旱督察制度。
扎實推進重點民生水利工程。深入實施強塘工程,如期完成 2010—2012年“強塘”責任書項目,全年完成加固項目200座以上;著力推進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加快舟山大陸引水三期、臺州朱溪水庫等前期工作;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列入2013~2015年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實施方案的60個項目審批工作;著力推進水生態環境改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五項重點水利工程全部完成國家發改委批復可研報告;繼續推進老電站更新改造,進一步加強農村水電安全監管。
突出抓好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以發展高標準旱澇保收農田和高效節水灌溉為核心,以服務農業“兩區”建設為重點,以全高轉閘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百萬畝噴微灌、低洼易澇區綜合整治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發動全社會力量,多層次、多渠道籌集水利資金150億元。全省新增旱澇保收面積52萬畝、擴大灌溉面積50萬畝、新增固定式噴微灌面積1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0萬畝,完成渠道襯砌改造及相應渠系建筑物配套5000公里、圩區整治面積41萬畝。
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主線,以加快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和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制為核心,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